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经济学专业课考研指南》第五部分中级知识考点
峰价格却不是这样,在工作日卖出更多的滑雪升降机或游乐场的票不会明显影响周末卖票的成本。同样地,在非高峰时间销售更多的电力也不会明显增加在高峰时间销售电力的成本。结果就是,各时期的价格和销售,可以通过令各自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而独立决定。
10年的简答题就考了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的问题,估计有相当多的人只会从三级价格歧视入手。那道题如果会使用图形分析就更完美了,具体阅读平狄克微观333页和334页。
两部收费制与价格歧视相关联并提供了剥夺消费者剩余的另一种方法。它要求消费者为购买一种产品的权利预先付一定费用,然后消费者再为他们希望消费的每单位产品付一个额外的费用。经典的例子的游乐场,进入时你要付门票费,并且你也要为你所玩的每个项目付一定金额。游乐场的所有者必须决定是收较高门票费而每个项目要低价,还是相反,免费让人们进场但每个项目都要高价。
厂商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入门费T和使用费P。现在设有两个不同的消费者。不过厂商只能定一个入门价和一个使用价,因而厂商就不再愿意把使用费定为等于边际成本了。如果它这么做,它只能让入门费小于或等于较小需求弹性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要不然它会失去那个消费者),但这样并不能实现最大利润。相反,厂商应该将使用费定得高于边际成本,并将入门费定在等于需求较小的消费者仍然有消费者剩余那一点。
两部收费制使自然垄断行业实现了收支平衡条件下的经济福利最大化,符合有效定价原则。两部收费一方面使边际成本定价下厂商的亏损额由使用者来承担;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按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使用厂商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十)“柠檬”问题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
13
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
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较差的价值10万元(尽管经过维修,换新后)。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经销商或原车主)知道自己的车是好车或坏车,但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分辨。在买方无法确知车子的好坏时,聪明的卖方知道,无论自己手中的车是好车还是坏车,宣称自己的车是为“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反正买方无法分辨)。尽管市场中有一半好车、一般坏车。但如果你去问车况,卖方必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的车是好车。但消费者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向卖方买车吗?不会 !买方知道,他买的车有一半几率是好车、有一半几率是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价20万元(20=10x1/2+30x1/2)买车。
此时不幸的事情陆续发生,市场拥有的好车的原车主开始惜售,一台30万元的好车却只能卖到20万元,有一些车主宁愿留下自用,亦不愿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当部分好车退出市场时,情况变得更糟。
14
举例而言,当市场中的好、坏车比例由1:1降到1:3时,消费者此时只愿花15万元(10x3/4+30x1/4)买车,车市中成交价降低(由20万降至15万)迫使更多的好车车主退出买卖,到最后,车市中只剩下坏车在交易,买卖双方有一方信息不完全,因而形成了一种市场的无效率性(好车全部退出市场)。
(十一)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1、 2、 3、 4、
排放标准 排放费 可转让排放证 再生利用
排放标准是对厂商可以排放多少污染物的法定限制。如果厂商超过限制,它就会面临经济惩罚甚至刑事惩罚。该标准保证厂商有效率地生产。厂商通过安装减少污染的设备来达到这一标准。增加的减污开支会导致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幅度为平均减污成本)。厂商将发现,只有产品的价格高于平均生产成本加上减污费用---使该产业有效率的条件---进入该产业才有利可图。排放费是对厂商每单位废气的收费。
当政策制定者的信息不全,并且管制厂商的排放代价很高时,标准和费之间有重要的不同。为了理解这些不同,让我们假定由于管理成本上的原因,管制排放的机构必须对所有的厂商都收同样的费或制定同样的标准。
一般地说,排放费在实现同样排放水平的同时,比对每家厂商都一样的排放标准的成本低,理由如下:
1、
当标准必须对所有厂商都相同的时候,费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同样的废气削减;
2、
费给了厂商强烈的安装新设备的刺激,而这些新设备会使它进一步削减废气。
当边际社会成本曲线较陡而边际减污成本较平坦时,不减少排放的成本是很高的,这时标准优于费。在信息不完全时,标准使排放水平比较确
15
定而使减污成本不很确定。另一方面,费使减污成本比较确定而使排放水平的降低不确定。因此,哪一种政策更好取决于不确定性的性质和各成本曲线的形状。
假定我们要减少排放,但是由于有不确定性,我们不想用排放费。我们还想避免使那些废气减少最多的厂商蒙受高成本。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可转让排放许可证来实现这些目标。在这一制度下,每家厂商都必须有许可证才能排放。每张许可证都明确规定了厂商可以排放的数量。任何厂商排放许可证没有允许的污染时都将受到大量的罚款。许可证在厂商中间分配,所选择的放可证数目是使排放达到理想的最高水平。放可证是可以销售的。
在可转让排放许可证制度下,购买许可证的厂商是最没有能力减少排放的厂商。如果有足够多的厂商和许可证,一个竞争性的许可证市场就会发展起来。在市场均衡时,许可证的价格等于所有厂商减污的边际成本。否则的话,一家厂商就会发现购买更多的许可证是有利的。政府选择的排放水平会以最低成本实现。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低的厂商会更多地减少排放,而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高厂商会购买较多的许可证,并最少地减少排放。
可销售排放许可证产生了一个外在性的市场。由于这一市场办法把标准制度下的某些优点和收费制度下的成本优点结合了起来,它是有吸引力的。管理这一制定的机构决定总的许可证数目,从而决定了总的排放量,这就像标准制度所做的那样。但是许可证的可销售性使得污染的减少以最低成本实现,这又像收费制度所做的那样。
只要废物的处理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没有成本,社会就会处置太多的废物。对原始材料的过度利用以及对再生材料的利用不足将导致市场失灵,它可能需要政府的干预。幸运的是,只要对再生产品给予适当的刺激,这一市场失灵可以被纠正。一种曾经被利用并取得一事实上成功的鼓励再生的政策办法就是押金。押金计划有另外一个优点---一个再生产品的市场创造出来了。在许多社区,公共或私人厂商以及个人都专门进行再生材料的收集和回收。随着这一市场的扩大和效率提高,对再生材料而不是原始材料的需求增加,从而提高对环境的收益。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