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玉溪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小教本科15-1 许剑萍 2015002062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能独立用直尺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对平面几何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通过回忆学习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来导入角的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加深记忆。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等孩子的共性,课堂上充分利用和捕捉闪光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
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由于学生课堂容易分神,学生年龄小、好动等特点,为此我采用如下教法:
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三、说学法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
激趣导入,揭示新题 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判断猜测,巩固新知 课堂总结,引发反思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题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闹钟、固定电话、相框、书本、邮票、国旗、笔筒、凳子。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宝藏了吗?每一张图片闪过都会出现一个图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角。
师:对,就是角。我们今天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的一开始就抓
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看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使人们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学生动手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感知。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五个活动内容:找角—看角—摸角——画角,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角。
活动一:找角
(媒体出示)(屏幕出示:剪刀、时钟、红领巾)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在哪里?其它物体的面上有角吗?这两个孩子同小组内的其他的孩子讨论交流,说一说、指一指,建立角的表象。(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的角。
活动二:看角。
师:老师给这些角隐去美丽的外衣,这些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思考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角的顶点和边。 活动三:摸角。
拿出三角板,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折出的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用手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内涵,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活动四:画角
一开始,我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角的特点尝试着说怎样画角。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先画顶点,有的说先画直线,有的说比着现成的角描绘……然后我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先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小组合作精神,共同探讨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媒体出示角的画法)最后,我把
角的特点和画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学唱这首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学唱这首儿歌。
本环节通过儿歌的教学,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比一比”“唱一唱”,学生处在“好学”、“乐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用儿歌教学方法对智障儿童快乐接受知识效果很好,在画角的过程中我单独的指导两个孩子画角。 (三)判断猜测,巩固新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个层次的练习,采用回答快慢的形式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一题:判断角 第二题:猜测角的大小
归纳总结(多媒体演示):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课堂总结,引发反思
课堂小结:老师提问,点名学生回答。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所感,教师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本节课的得失。 五、说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六、设计思路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快乐学数学,从实物感知入手,通过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角的表象,把握角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