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系统的科学的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拓展
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死海不死》。
2.师: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这个海给你最深的印象是? (淹不死人)为什么?(盐的浓度太大了)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认知,通过死海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只有当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 五、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马铃薯沉浮的秘密。 下课!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加盐 马铃薯 水 加水
?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一、教材分析:
《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科学》五下《沉和浮》单元的第七、八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上我把原两教时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作了一定的选择,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在主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调制两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让学生明白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再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不同。最后通过教师演示以及课件的帮助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并留下课外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索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
(2)通过小组合作有效解决问题,懂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愉快。。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 三、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五、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材料:一个马铃薯、食盐和白糖、3只杯子、两根筷子、一个弹簧秤和一个钩码等。
老师准备材料:课件、天平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同一个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意图:引出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究欲望)
(1)老师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入不同的液体中,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 师提问:马铃薯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揭题) (2)学生猜测原因。(学生自由讨论)
生1:这是两杯不同的液体,我猜测1号杯中是盐水。
生2:我也猜1号杯中是盐水,因为死海中的盐水能使人浮起来, 师: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 生3:可以用闻一闻,有没有其它的气味。 生4:可以尝一尝味道?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允许尝味道?
生5:不可以,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两杯液体是否有毒,所以不能轻易去尝。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科学实验我们不能轻易品尝,以防中毒。
生6:用晒一晒,或者烤一烤的方法,把液体烤干,看有没有其它物体产生? 师:好办法,今天老师就用她说的办法来加热液体。
2. 教师做液滴加热实验。 (意图:科学探究不仅要大胆猜测,还要注重证据收集)
(1)学生观察玻璃片上两种液体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
生1:我看到1号玻璃片上黄色的固体,而2号玻璃片中什么也没有。 生2:这说明1号杯中溶解了其它的物质,但不是盐,因为盐水加热后会留下白色的结晶。
师:说得非常好!你真会思考。
(2)师生归纳:液体中溶解中其它的物质。 (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分析现象 1.研究调制液体的方法。
(1)师生讨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意图:让学生养成处理实验中细节问题)
师:杯中盐是一次性加入,还是分批加入? 生1:一勺一勺地加。 师:加入后还要做些什么?
生2:加入后要用筷子搅拌,使盐充分溶解,再放入马铃薯看它是不是浮起来了? 师:一勺盐是多少呢? 生3:一平勺。
(2)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卡1。(投影出示) 温馨提示 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每次加一平勺。 2.每加一勺,都要搅拌至完全溶解,停下来观察,看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在表格上做好记录。 3. 夹出马铃薯,继续加盐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放入马铃薯,再继续观察记录。 2.小组合作:调制两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糖水)(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 小组交流讨论: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板书:足够多)(意图:科学课不仅要有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实验记录表(一) 水量 所加食盐量(勺) 沉浮情况 我们的发现 沉 浮 加2勺盐可使马铃薯浮起来 100ml 1勺 100ml 2勺 100ml 实验记录表(二) 水量 所加白糖量(勺) 沉浮情况 我们的发现 沉 沉 浮 我们发现放入第3勺糖时马铃薯浮起来了。 100ml 1勺 100ml 2勺 100ml 3勺 100ml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