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会计习题集1(本科)
单位变动成本 8元 8元 固定制造成本总额 24000元 24000元 销售单价 15元 15元
丙公司职能式损益表 单位 : 元
项 目 2001年 2002年 销售收入 120000 120000 销售成本 88000 83200 销售毛利 32000 36800 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00 20000 营业净利润 12000 16800
若该公司的固定生产成本以生产量为基础分摊于产品,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每件产品分摊1元。 要求:⑴ 按全部成本法计算2001年、2002年的单位变动成本。
⑵ 2001年与2002年的产品销量相同,销售单价与成本水平均无变动,为什么2002年的营业净利润比2001年
的高出4800元?
⑶ 编制2001年和2002年的贡献式损益表。
⑷ 对两种损益表分析比较,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较为合理,为什么? (三)案例研讨
【3——1】南极有限公司
8月初,南极公司新任行销副总裁石泰立在检讨7月份报表时,发现一个困惑的问题:7月份销售收入较6月份大幅增长,但纯益却较6月份为少。石泰立知道产品边际贡献并未降低,因此,它认为7月份报表可能有错误。
石泰立就该问题请教公司会计主任寇威,寇威解释为由于7月份员工休假较多,7月份产量远较标准产量为低,导致分摊制造费用金额较多,大量的不利差异于7月份出账,抵消了因销货收入增加而新增的毛利。将差异完全列入当月份利润表的方式为公司既定政策,上述的产量差异将在年底完全消除。
石泰立对会计了解不多,对上述解释觉得有点似懂非懂,他质问寇威为何利润表不能适度反映公司营运状况。 寇威离开石泰立办公室以后,想起在最近会计研讨会上,温州公司会计部门负责人曾提出该公司采用变动成本会计制度,该制度中,将固定成本全部视为期间费用,而存货成本仅列入变动成本。温州公司会计部门负责人曾强调在变动成本会计制度中,纯收益仅随销货收入变动,不像全部会计制度下,纯收益会因销货量及生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寇威打算采用变动成本法重编6月份及7月份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具体资料见下表:
变动成本法的效果——利润表
6月份及7月份 单位:元
5
6月份 全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865 428 337 517 527 911 16 259U 12 416F - 3 604F 239U 527 672 192 883 301 250 33 539 11 000 22 539 7月份 全部成本法 931 710 521 758 409 952 11 814U 8 972F 63 779U 2 832F 63 789 346 163 - 310 250 35 812 11 800 24 012 变动成本法 931 710 863 367 568 343 11 814U 8 972F - 2 832F 10 568 333 192 883 301 250 65 099 21 500 43 599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毛利 生产成本差异:有利:“F”,不利“U” 人工差异 原材料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差异合计 实际毛利 固定制造费用 营业及管理费用 税前利润 所得税 净利润 865 428 484 640 380 788 16 259U 12 416F 1 730F 3 604F 1491F 382 279 - 301 250 81 029 26 740 54 289 变动成本法的效果——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全部成本法 存货 应付所得税 留存收益 1 680 291 450 673 3 112 980 6月30日 变动成本法 1 170 203 205 831 2 847 734 全部成本法 1 583 817 467 863 3 131 602 7月31日 变动成本法 1 103 016 237 079 2 881 588 然后寇威将重编的结果提报石泰立,石泰立看了以后,认为变动成本法才能反映营运状况,因此,要求寇威告诉公司会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下次主管会议中,石泰立将提议将成本计算方法改用变动成本法。
在主管会议时,石泰立提议供内部使用的月份报表改用变动成本法,结果,会计部门负责人亦同意此种做法,它认为此法亦可免除将制造费用分摊到各项产品的繁复工作,而这些分摊工作往往造成营运部门主管与会计部门人员间的争议,会计部门负责人更强调利用变动成本法,由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变动制造费用于固定制造费用分开,更可强化成本控制的功能。
石泰立又认为采用新方法所计算的边际贡献值,较之现行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影响更为准确。
因为采取不同成本制度,唯一受到影响的资产科目未存货,而在负债及业主权益中,只有应付所得税及留存收益受到影响。
关于个别产品获利能力的比较,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此项事实。在全部成本法下,南极公司编号129及243号的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6
全部成本法下129及243号产品数据
产品 129 243 标准生产成本(元) 2.54 3.05 售价(元) 4.34 5.89 变动成本法下129及243号产品数据
产品 129 243 标准生产成本(元) 1.38 2.37 售价(元) 4.34 5.89 单位贡献(元) 2.96 3.52 贡献毛益率% 69.2 59.8 单位贡献(元) 1.80 2.84 贡献毛益率% 41.5 48.2 两种方法下,两种产品的获利能力结论正好相反。
此时,财务部门负责人提出他的看法:“如果我们采用新方法,而你们销售产品时仍以变动成本加一固定成数作为定价,则如何回收固定成本?除此之外,据我多年经验,若对长期性成本缺乏适当控制,极易导致公司经营不善,我反对任何有关成本制度的短视做法。”
公司总裁对于新的方法也有一些顾忌,他认为:“在现行制度下,若将6月份及7月份纯益加总,合计为61 000元,但在新方法下,仅为51 000元,虽然站在所得税观点来看,新法结果较佳,胆恐非公司股东及银行所乐意见到的结果,因此,我比较赞同财务部门负责人的看法,我想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所有影响后,才下定论。”
问题:(1)试对会议中的所有正反双方意见提出你的看法,同时提出你认为应额外考虑的观点? (2)南极公司是否应该采取变动成本法来编制月份利润表?
7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一)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它具有何用途?其基本公式如何? 2、 什么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模型有哪些? 3、 什么是贡献毛益,它具有什么特殊性质?
4、 何谓安全边际?计算该指标有何意义?如何利用它计算销售利润率? 5、 盈亏临界图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如何绘制它们?
6、 品种结构变动如何会对盈亏临界点产生影响?如何计算这一影响?
7、 什么是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分析?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测算它们的敏感程度? (二)计算题
1、 资料:设A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 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为4 000件。
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及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2)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2、资料: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度变动成本为6元,总变动成本为84 000元,共获得利润18 000元,若该公司计划在下年度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1)计算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为多少件?(2)预计下年度将销售量提高15%,计算将实现多少利润?
3、资料:设甲企业生产和销售A、B、C三种产品。该企业计划年度三种产品品种构成比例不变,计划销量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数据如下。计划年度固定成本总额174 000元。
产品 A B C
4、资料:下表所列四个案例是四个工厂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假定每个工厂产销平衡,同时都只产销一种产品。 案例 1 2 3 4 销售数量 (1) 件 8,000件 3,000件 9,000件 销售收入总额 (2) 50,000元 元 45,000元 81,000元 变动成本总额 (3) 元 40,000元 元 45,000元 单位贡献毛益 (4) 4元 3元 元 元 固定成本总额 (5) 10,000元 元 18,000元 20,000元 营业利润(或亏损) (6) 10,000元 9,000元 (3,000)元 元 计划销售量 5 000 3 000 2 000 单价 80 90 100 单位变动成本 50 70 60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要求: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贡献毛益的实质,通过具体计算,将有关数据填入上表空白栏内,并分别写出其计算过程。
5、 资料:假定振华工厂目前每年生产甲产品40,000件,销售单价1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35,000元,每年可实现利润185,000元。现根据本厂的生产能力及市场调查,将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定为250,000元。
要求:计算影响计划年度目标利润的各有关因素怎样变动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假设一种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不变)
6、 资料:假定大兴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单位:件),本年度的销售总收入为150,000元,净利为12,000元。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