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大纲
1)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的等级。
2)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的等级。
3)同一项目所处区域按上述两种确定方法确定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出现两个标准时,采用高一级标准。
4)线型工程项目应根据其所经的不同标准等级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
2.5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1)方案编制深度的确定
按照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相一致的原则。对尚处于立项阶段且未动工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方案的设计深度应达到可研深度;对已动工未完工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补报方案时编制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2)设计水平年
方案设计水平年应为主体工程完工的当年或后一年;对建设生产类项目,方案设计水平年指项目投产后的当年或后一年,不是达产年。
3)方案服务期
方案服务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原则上不超过10年;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至方案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项目方案服务期应结合首采区、初期灰场等的使用年限确定。 3、项目概况
精选
3.1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地理坐标,建设目的与性质、工程任务和建设内容、等级与规模、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并附工程特性表。若与其它项目有依托关系,还应做出说明。对矿山类项目,除了介绍境界范围、资源与可采储量、开采年限、开采方式及接替计划外,还应介绍首采区的情况。应突出项目的特点、优势。 3.2项目组成及布局
(1)简单介绍项目组成(可按防治分区介绍)。 (2)工程布置 ①主体工程布置
a.以主体工程推荐方案为基础,介绍各单项工程布置的主要技术指标,附总平面布置图。采矿类项目应有综合地质柱状图,公路、铁路项目应有平纵(断面)缩图。扩建项目还应说明与已建工程的关系。
b.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工艺,说明主要材料的来源、数量及运输方式,主要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环节、数量及去向,项目的水平衡情况等。
②附属工程布置:包括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本项目内外交通等的布置。 3.3施工组织
①主体工程施工布置和主要施工工艺。分段施工的应列表说明,重点介绍施工营地、材料堆放场地、施工道路、取土(石、料)场、
精选
贮灰场、排土场、弃渣场等布置情况。
②施工用水、电、通讯等情况。
③土、石、砂、砂砾料等建筑材料的数量、来源及其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对自采加工料,应说明综合加工系统,料场的数量、位置、可采量等及取料场、弃渣场的确定情况。 3.4工程征占地
按项目组成及行政区划(点型建设项目为县级,大型线型建设项目可为地市级)分别说明占地性质(永久、临时)、占地类型、占地面积等情况。 3.5土石方平衡
按项目组成(或分段)说明土石方开挖、回填、外借(外购、自采)、废弃的量,以及调运利用情况。 3.6移民(拆迁)安置
移民(拆迁)安置主要包括拆迁范围、移民(拆迁)规模、搬迁规划、安置方式、专项设施复建方案,以及拆迁安置责任。 3.7投资及进度安排
工程投资应说明主体工程总投资、土建投资、资本金构成及来源等。不同行业的土建费用构成有所不同:输变电工程为建筑工程费;水电工程为建安工程费中的建筑工程费;水利项目为建安工程费中的建筑工程费;公路包括建筑工程费(不含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和交通工程费。
进度安排应说明主体工程总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注明施工准
精选
备期及土建工程的开始时间、完工时间、说明项目投产和达产时间,分区或分段说明建设进度安排,附施工进度表或施工进度横道图。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还应说明前期和后续项目的情况。 4、项目区概况 4.1自然环境
1)简述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概况,包括项目区岩性、地震烈度等;重点说明占地范围内地下水埋深、不良工程地质等情况。
2)简述项目区典型地貌类型,重点说明占地范围内地形(说明平地和坡地所占比例)、地面坡度、海拔高程等。
3)简述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无霜期、最大冻土深度,年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年内分配,多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大风日数及沙尘天数等,说明资料的来源和系列长度。
4)简述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水系情况,并附水系图。线型建设项目的水文特征值可分段论述。
5)简述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说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说明占地范围内土壤状况,包括表层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的可蚀性等。
6)简述项目区在全国植被分区中的区属、植被带、主要群落及乡土树(草)种,以及占地范围内主要林草种类和生长状况、林草覆盖率等基本情况。
7)介绍项目区是否处于生态敏感区,如水功能区、自然保护区、
精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