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协调现象-陕齿学校 张荣学
类别: 教学论文
题目:学段:
学科:单位:作者: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协调现象 小学 语文
宝鸡市高新区陕齿学校
张荣学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协调现象
宝鸡市高新区陕齿学校 张荣学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改变传统固有模式,使学生主动性发挥出来。导学单、小组合作、各种形式的展示一时间让学生产生极大兴趣,课堂参与度极大高涨。但是,按照小学生好动,喜欢猎奇的心理,使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逐渐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现象。 【关键词】: 高效 课堂 不协调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体验了高效课堂模式所发挥的教学功能,看到了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也遇到了一些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发生的一系列与高效不协调的现象。
一、导学单预习中的不协调
导学单的预习是高效课堂顺利开展的前提。平时我都是提前发放导学单,希望学生能保证质量完成,但从导学单的预习情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
(1)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导学单的预习任务,但在小学生眼中预习只是一次课前作业,对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并不涉及,只是按时“填空”而已。
(2)那些平时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导学单成了额外的负担,他们不是抄袭其他同学答案,就是置之不理,使课前预习的任务完成率和实效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3)不少小学学生家长在开学初就已经为自己的孩子配备好了各种教学辅导资料,导学单预习的大部分内容,学生不用主动思考就可以借助辅导资料完成,导学单完成变成了知识的搬迁而已。
二、小组讨论中的不协调
(1)缺乏主动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
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2) 教师力求课堂高效而采用的激励措施,让学生误解,使学生过于注重小组得分。如果有分值激励,学生合作讨论就很积极。若没有,部分学生就对问题讨论不屑一顾。面对这样的不协调现象,我们先不论学生到底能达到怎样的知识层次,这样的出发点已经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打折扣。
(3)许多学生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更有甚者,有的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学生却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与讨论无关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一声不吭。
三、课堂展示中的不协调
在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尤其是让学生只要有不同的答案或有不同的见解,就可以站起来前说,为了节省时间不用组长点名,优生表现的更为突出,其他同学展示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弱了,结果长此以往,其余的学生觉得反正我也抢不到机会发言,无所谓了,举手渐渐的少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担心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发言展示,不愿表达。
四、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播的神圣职责。
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其根本出发点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效率的课堂,能相应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面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协调现象。
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坚定信念,深入研究,不懈探索来解决问题,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2条》 李炳亭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5
[2]《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主编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