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一、给排水工程 (一)室外给水系统
1.管道敷设
1、一般规定
1)PVC—U管道与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施工及维护要求的开槽宽度及设置闸门井等附属构筑物要求的宽度。
2)PVC—U管道中线与建(构)筑物外墙(柱)皮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下列规定:公称外径dn不大于200mm时为1m;公称外径dn大于200mm时为3.Om。 3)PVC—U管道在其它管道上部跨越时,管底与下面管道顶部的净距不得小于0.2m,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地基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可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处理。
4)在道路下管顶埋深不宜小于1.0m;在人行道下,公称外径dn大于63mm时,不宜小于0.75m;公称外径dn不大于63mm时,不宜小于0.5m。在永久性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地层中,管顶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
5)利用管材弹性进行弯曲敷设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300倍,管材长度不得小于6m,公称外径dn不得大于160mm。管端坐标偏移值可按公式计算。
6)管道弯曲敷设和折线形敷设可连续交替进行。施工环境温度小于5℃时,不得进行弹性弯曲敷设。
7)管道敷设完毕后,可在沿管顶上部地面上设置(给水管道)标志碑。 2、沟槽开挖、敷管、回填
1)管道公称外径dn大于63mm时,开槽槽底宽度不宜小于管外径加0.5m,且总宽度不得小于0.7m。
2)在含水地层或软土、不稳定地层内开槽时,须进行施工排水、设置沟槽支撑或采取地基处理等措施者,应进行施工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可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68执行。
3)槽底深度应按设计标高开挖,设计未规定时槽底深度不得小于管外径加砂基础厚度,管底砂基础厚度不得小于100mm。
4)开挖沟槽时应严格控制槽底标高和防止扰动槽底原状土,槽底超挖部分必须用砂砾土回填密实。槽底为岩石时应将岩石挖深不小于150mm,挖深部分用砂砾土回填密实。槽底有弧石等坚硬物体时,必须清除后用砂砾土回填处理。 5)管道必须敷设在原状土地基上,或开挖后经过回填处理使压密系数达到设计要求的回填层上。对高于原状地面的填埋式管道,管底的回填处理层必须落在达到支承能力的原状土层上。
6)敷管时可将管材沿管线方向排放在沟槽边上,依次放人沟底砂层上。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沟槽不深时,采用粘接接头的管道可在槽边连接成一定长度后用弹性敷管法下管;承插式柔性接头管道,宜在沟槽内连接,接头处基床挖深部分应就地现挖,使位置正确,且挖深部分必须用砂砾土回填密实。
7)管道按要求标高及中线敷设后必须尽快回填。先将管下支承角范围内的肋角部分用砂砾土回填密实,其高度不得小于0.2dn然后用砂砾土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管道两侧。每次回填密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lOOmm,不得大于200mm,且必须从管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密后再回填上一层,直至回填到管顶以上0.3m处。在回填中,运土、倒土、夯土时均不得损伤管节及其接口,不得出现管道移位、转动等现象。
8)沟槽各部位回填土土质及压实系数(%)应符合规定。
9)填埋式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宽度,在管道水平中心处每侧不得小于2dn,管道两侧回填土区域内各部位土质及压实系数(%) 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区域外土堤回填宜与管侧回填同时进行,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1.Omm。 10) 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砖块及大于20mm的石子。
11) 在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高度不宜小于0.5m,可留出管道接头处0.2m范围内不进行回填。
12) 管道试压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道敷设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态。采用机械回填土时,机械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驶。
2.管道连接
1) 溶剂粘接接头适用于公称外径dn为20-200mm的管道。公称外径dn大于
90mm的管材,其溶剂粘接接头的连接宜在提供管材的生产厂进行;在施工现场制作溶剂粘接接头时,公称外径dn不宜大于90mm。溶剂粘接接头一般采用工厂制造的承口管;当采用平口管在现场加工承口时,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工方法及设施应得到建设和监理单位许可后方可使用。
2) 检查管材、管件质量。必须将管端外侧和承口内侧擦拭干冷,使被粘接面保持清洁、无尘砂与水迹。表面沾有油污时,必须用棉纱蘑丙酮等清洁剂擦净。
3) 采用承口管时,应对承口与插口的紧密程度进行验证。粘接前必须将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松紧度配合情况符合要求,并在插口端表面划出插入承口深度的标线。管端插入承口深度可按现场实测的承口深度。 4) 涂抹粘接溶剂时,应先涂承口内侧,后涂插口外侧,涂抹承口时应顺轴向由里向外涂抹均匀、适量,不得漏涂或涂抹过量。
5) 涂抹粘接溶剂后,应立即找正方向对准轴线将管端插入承口,并用力推挤至所画标线。插入后将管旋转1/4圈,在不少于60s时间内保持施加的外力不变,并保证接口的直度和位置正确。
6) 插接完毕后,应及时将接头外部挤出的粘接溶剂擦拭干净。应避免受力或强行加载,其静止固化时间不应少于表的规定。
静止固化时间(min)
dn mm >50 管 材 表 面 温 度 18℃-40℃ 20 45 5℃-18℃ 30 60 63-90 注:工厂加工各类管件时,粘接固化时间由生产厂技术条件确定。
7)粘接接头不得在雨中或水中施工,不宜在5cC以下操作。所使用的粘接剂须经过检验,不得使用巳出现絮状物的粘接剂,粘接剂与被粘接管材的环境温度宜基本相同,不得采用明火或电炉等设施加热粘接剂。
3.管道附件
1、伸缩节
1)采用胶圈密封柔性接头的管道一般不设置伸缩节。采用粘接连接的管道
应设置伸缩节。伸缩节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施工时闭合温度与管道敷设过程中或运行后管道环境介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差计算确定。
2)管道由温度降低引起的纵向收缩长度可按本规程公式计算。在一般情况下,施工闭合温度不超过20T时,管道上伸缩节之间距离不宜大于150m;施工闭合温度不超过15℃时,伸缩节距离不宜大于200m;施工闭合温度不超过IO℃时,伸缩节距离不宜大于250m。
3)伸缩节可用套筒式、卡箍式、活箍等形式,伸缩量不宜小于12cm。如采用伸缩量大的伸缩节,伸缩节之间的距离可按计算确定。安装伸缩节时,插入深度可按伸缩量确定,上下游管端插人伸缩节长度应相等,其管端间距不宜小于4mm。
4)管道的闭合温度不宜大于20℃,夏天施工时宜在晚间低温情况下闭合。 5)管道转变处,伸缩节宜等距离设置在弯头两侧。 2、附配件
1)管道上设置阀门、排气阀等附配件时,其重量不得由管道支承,必须设置混疑土、砖砌等刚性支礅。支礅应有足够的体积和稳定性,并有锚固装置固定附配件。支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砖支墩必须采用机制粘土砖,用水泥砂浆砌筑。
2)管道上设置阀门井时,平面净空尺寸可按阀门规格、维护检修要求确定。 3)阀门井采用整体板式基础时,阀门支礅应支承在阀门井的混凝土基础底板上。底板上用插筋锚固支墩时,底板可与支墩共同承受阀门关闭时产生的轴向推力。
4)阀门井内无基础底板时,阀门支礅必须按本规程设置独立的支礅。当阀门关闭可能产生轴向推力时,支礅还应具有支承轴向推力的能力。当支礅重量及刚度不足以支承轴向推力时,必须在管道上采取其它有效止推措施。 5)井底与管外底的净距不宜小于200mm。井底无混凝土底板时,应在井底铺不小于150mm厚的卵石层。
6)阀门井基础必须浇筑在原状地基或经过回填密实的地层上。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砖砌体必须采用不低于M75水泥砂浆砌筑;砖材必须用机制粘土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砖砌井室外壁必须做封闭的水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