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经信局2019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及2019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全文共计6197字
市经信局2019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及2019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2019年及“十二五”工作情况
(一)工业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协调调度,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预计到201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0家,比2019年净增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35亿元,是2019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9%;工业增加值达到237.6亿元,是2019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1%;产值过亿元企业150家,比2019年净增113家;其中2019年XX酒业、三宁化工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2019年分别达到128.3 亿元、115亿元,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XX酒业、奥美医疗蝉联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工业企业入库税收9.1亿元,比2019年增加4亿元,年均增长12.3%;工业用电量达到29.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
(二)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十二五”时期,全市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达效。2019年以来,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41.5亿元,年均增长46%,其中技术改造累计完成117.2亿元,占比26.5%,288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三宁化工己内酰胺一期项目、年产2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生产线、60万吨硝硫基复合肥、XX酒业5万吨灌装中心、华润雪花三期年产10万千升啤酒扩建项目、香青公司烟草专用肥项目、奥美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江峡船舶矿用救生舱及重型机械压力机、锐辉科技硬质合金带锯条等项目建成投产。
1
全文共计6197字
(三)工业布局日益优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向市内各工业园区集中,实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一园一业”,打造特色园区,形成园区差异化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全市投资7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5个,“一区五园”建成区总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仙女工业园、姚港化工园实现“五通一平三集中”,产业承载力明显增强。园区内企业快速集聚。至2019年底,一区五园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70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71%。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学规划实施技改项目,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储备库,确保大部分企业纳入全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加强产学研项目合作,累计征集企业技术改造难题39项,28项与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积极申报长松公司淘汰3台30吨电炉落后产能计划,完成湖北省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2019年宜昌市县域经济工作会在XX召开现场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出台,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等给予重奖;省、宜昌市主要领导视察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全面转型升级看XX》经验在全省推广。
(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加快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共建人才培训、研发基地等深层次合作,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6家,宜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博士后基地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专家大院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高新产品50个。培育专利示范企业10家,32家规模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专利929件,是“十一五”时期的5.4倍。
(六)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成功扶持了一批不同产业领域的驰名、著名商标,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件,湖北省著名商标25件,湖北名牌产品14件,宜昌市知名商标26件,“名标”数量居宜昌市前列。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