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牛顿运动定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6:24:47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课 题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课 1节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步骤与方法。 学3.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目1.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重要 性。 标2.通过规范化示范,体会规范化解题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 重点、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难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一、牛顿第一定律 学法指导 1.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人们的直觉经验提出: 2)伽俐略通过实验指出: 体会理想实验的 3)伽俐略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把可靠的事实和严密的推理结合起来魅力 的科学方法,是物理研究的正确方向. 课堂练习 1.下面的叙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C ) A、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B.伽俐略最先指出亚里斯多德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 掌握物理学史 C.第一个明确表述物体惯性的是伽俐略 D.第一个明确表述物体惯性的是牛顿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1)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物理意义: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指出 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了一切物体都具有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即包含下列三点意义: ①。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的状态为: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③.物体具有惯性: 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课堂练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C.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了外力作用 D.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保持不变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由于跑动时人有惯性,停下后惯性消失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二、牛顿第二定 1.运动状态改变的含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状态参量,如果一个物体 的速度改变了,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1).速度是矢量,故无论是速度的大小改变,或速度的方向改变,或两者同时 都改变,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也就是物体有了加速度. 课堂练习 匀速圆周运动的4.做下列哪种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 ) 运动状态改变吗? A、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B.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 C.沿直线的往复振动; D.速度恒定的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1)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 个加速度的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矢量式: F合=ma 对比加速度的定课堂练习 义式与决定式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C ) A、由F=ma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B.由F=m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 C.由F=m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 成反比 6、如图所示,重10 N的物体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10.若外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2.0N,则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m /s2)( D ) 物体的运动状态A.0.20m/s2 B、 0.30m/s2 决定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C.0.10 m/s2 D.3.0 m/s2 例题1 如图2-25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 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 C ] 縄的弹力与弹簧弹力有什么区别 A.a1=g a2=g B.a1=g a2=g C.a1=2g a2=0 D.a1=0 a2=g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类 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②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 的联系桥梁——- ————加速度 ①做好两项分析——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②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灵活地运用整体法与局部隔离法. 例题2:一个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10kg,受到20牛的水平拉力的作 用,求3秒末的速度和3秒内的位移。(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解析: 小结: 1、题目类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3)求出合力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5)应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例题3 一台起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起吊一箱货物,已知5秒内货物上升的高度为50m 货物的质量m=900kg,那么货物对起重机钢丝绳子的拉力是多大? 解: 小结: 1、题目类型: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情况。 2、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 (2)应用运动写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 (4)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图 (5)求出力 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关系 (1)相同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一直线”的特点, (2)不同点: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举例分析 作用对象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相同的物体上 力的性质 性质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力的变化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 力的效果 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只有一个,一个力的平衡力有可能是一 对各物体的作用效果不可抵个,也有可能是几个力的合 消,不可求合力 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 效果可以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课堂练习 7.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静止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 B.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C.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测力计 D.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课堂小结: 1、在理解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瞬时性②矢量性③独立性 2、物体的运动状态决定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达标训练: 1.2004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人飞船——“神舟”号飞船,它由新型长征运载思考一下:每个题火箭发射升空.则( B ) 目考了哪一个考A、火箭是由大气向上推动升空的 点 B.火箭是由其喷出的燃气向上推动升空的 C.火箭是由发动机向上牵引升空的 D.火箭是由外星向上吸引升空的 2.传动皮带把物体从低处送到高处的过程中,物体与皮带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 数共有( B ) 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 3.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人竖直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 原处,这是因为( CD ) A、人起跳时会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使人随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起跳时车厢的地板会给人一个向前的推力,使人随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从起跳到落回地板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具有与车相同的速度 D.若火车作加速运动,人起跳后必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C.当物体运动轨迹发生弯曲时,一定受到了外力 D.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5.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掉下一物体,在掉下的瞬间,物体相对地面将具有( B ) A.方向向上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 B.方向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C.方向向下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D.方向向下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 6.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 C ) A. 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重力 B.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7.(12分)一物体受竖直向上拉力作用,当拉力F1=140N时,物体向上的加速度a1 为4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 物体的质量是多大? (2) 物体在2s内的位移和2s末的速度是多大? (3)体以a2= m/s2向上减速时,竖直向上拉力F2为多大 教后反思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课 题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课 1节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步骤与方法。 学3.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目1.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重要 性。 标2.通过规范化示范,体会规范化解题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 重点、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难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一、牛顿第一定律 学法指导 1.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人们的直觉经验提出: 2)伽俐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