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22:48:42

师: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不徇私情。

师;老汉这么生气,谁能读好? 生:(读有关语句) 师:接着讲。

生:课文20段,老汉吼道“少费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联系上文,我知道所有人都走过木桥了,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而这时,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木桥也要塌了。老汉没有自己先走,而是让小伙子先走,老汉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从“吼”、“用力”、“推上”可以感觉到老汉是一个深爱他的儿子的人。生死关头,他把生让给了儿子,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子之情。 师:说他们是一对父子,你们是从哪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23到27自然段,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祭奠两个人,他丈夫和他儿子。可以知道老汉是她的丈夫,小伙子是她的儿子。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 师:既然是父子,为什么父亲却不让儿子过桥?是他不爱儿子吗? 生:不是。他爱儿子,可他更爱人民群众。

生:他连亲生儿子都舍去了,可见他的品格多么高尚! 师:让我们再来看着这对父子吧!(引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 生:(齐读)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师:(引读)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生:(齐读)你先走! 师:(引读)老汉吼道—— 生:(齐读)少费话,快走。 师:(引读)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 生:(齐读)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引读)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 生:(齐读)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就在小伙子被洪水吞没的一刹那,老汉要喊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生:儿子,我对不起你!

生:他也可能会喊:“儿子,我是爱你的!” 生:他还可能会喊:“儿子,别怪我,我也是为了大家呀!”

师:是啊,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他儿子的生命。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你积累过的词语来评价他。 生:舍己为人,关心群众。 生:忠于职守。 生:不徇私情。 篇三:《桥》课堂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 清瘦、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题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2.教师准备、整合好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与评析: 一、激趣引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

2. 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却知道你为了谁。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播放纪念抗洪救灾的歌曲《为了谁》,既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调,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环节为引入学生文本对话打开了突破口,找准了切入点。】 二、合作交流

1.师: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导:在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了几个关键词,洪灾 老汉 人们,那本文的主人翁是谁?(老汉)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救出村民的?(洪水来临的时候) 【评析: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品读感悟

师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如其来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 生汇报:

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句子用心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生:汇报,谈感受。 生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洪水像魔鬼一样非常可怕。 师:你用魔鬼这个词来形容洪水非常恰当。你体会的不错。谁还想说? 生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雨下的很大。 师: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倾盆大雨) 生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我体会到水位在不断上升,形式非常危急。 师:你很会思考,说出了你独特的感受。(指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词、句谈体会。)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看,这些句子简洁、精炼,却字字千钧,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位不断上升,灾情不断加剧,形势不断严峻,下面我们让我们再通过一

段视频,进一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 (观看视频,想象体验)

播放视频,老师激情描述:洪水来了,它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它冲毁了道路,冲塌了房舍,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这时,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睡梦中。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假如你就是当时的村民,你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像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生1:我会吓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说出了你的真实感受。

生2:我会不顾一切的跑出去逃命。

师:你说的很实在,相信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赶紧逃命。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

师: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出人们表现的词语。 生1:你拥我挤 生2:跌跌撞撞 生3:疯了似的

师评价:同学们读书读的很仔细,找出了文中的关键词。

师小结:同学们,我想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都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现在让我们通过读,再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吧。(指生配乐读)

【评析: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借助画面,教师陈词,通过自读、自悟,谈感受。】 过渡:师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读到这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座木桥是人们逃生的唯一出路。 师(画窄窄的桥),描述:这座窄窄的木桥竟然是全村一百多号人逃生的唯一生路。桥的一边是死的危险,桥的另一边可能就是生的希望。(板书:死 生)

师:全村一百多人就这样疯了似的,你拥我挤的涌上木桥,你想可能会发生什么后果? 生1:木桥会塌,人们会掉进水里被冲走。 生2:会造成桥毁人亡的后果。

师:同学们,面对灾难逃生时人的本能,就当人们失去理智疯了似的涌上木桥时,却有一位老汉泰然自若的站在木桥边,他在干什么呢?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评析:通过人们的反应和木桥的窄小,引导学生想象,突出老汉与村民们不同的表现,为下文理解老汉的品质和精神做好了铺垫。】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师随机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这两个句子,你会找哪些? 生1:站着 生2:不说话,盯着 生3:像一座山

师:(出示这几个词语)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去读这个词,另一只眼睛要读透这个词,你能找一个词语去好好读一读吗?

生1:“他像一座山”我体会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非常需要一个人出来指挥这乱哄哄的场面,此时的老支书就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师评价:你真正用心读书了,你读出了自己的思考,非常好!) 生2:“不说话,盯着”从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老汉可能在想办法逃生。 师追问:是想办法自己逃生吗?

生2:不是,是想办法帮全村人逃生。 生3:“站着”告诉我们老汉可能是第一个来到木桥前的。 师追问:那他为什么不先自己逃生呢? 生3:因为他想着要让群众先逃生。(师评价:你想的很对,说出了老汉心中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了“像一座山”来理解老汉,现在就让我们像大山一样 铿锵有力地读读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像大山一样站的稳稳地,想着办法救人们。再读这句话——(再次齐读) 【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鱼场更会让捕鱼者自主发现、自主行动,最后满载而归。】

师:还有哪些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出示句子)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汉很着急,扯破嗓子喊话。通过“沙哑”一次可以体会到。 师追问:老汉为什么要喊这么大声呢?

生:因为当时洪水的声音很大,必须要大声喊人们才能听得见。(师评价:你能结合全文来理解,真不错。)

生:因为当时的场面很混乱,所以要大声喊话。(师评价: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说的很对。) 师:同学们仔细看这个句子,期中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你都会有新的发现。 生:老汉说的话很简洁。

生:三个叹号说明老汉说话很有力。 生:老汉心系群众,让群众先过去。 生:老汉关心群众,为人民着想。

师:再读一读老汉的话,你读出了什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引读:洪水逼近了,死亡逼近了,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人们就这样疯了似的拥上木桥,后果不堪设想,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当把人们的利益放在首位,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评析:创设情景引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老汉心系群众的品质将学生潜移默化,震撼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

师过渡:是不是所有人都听从了老汉的说法呢? 生:有人不同意,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师:老汉是怎么回应的?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师指导学生有感读。读出冷冷的语气。

搜索更多关于: 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师: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不徇私情。 师;老汉这么生气,谁能读好? 生:(读有关语句) 师:接着讲。 生:课文20段,老汉吼道“少费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联系上文,我知道所有人都走过木桥了,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而这时,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木桥也要塌了。老汉没有自己先走,而是让小伙子先走,老汉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从“吼”、“用力”、“推上”可以感觉到老汉是一个深爱他的儿子的人。生死关头,他把生让给了儿子,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子之情。 师:说他们是一对父子,你们是从哪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23到27自然段,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祭奠两个人,他丈夫和他儿子。可以知道老汉是她的丈夫,小伙子是她的儿子。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 师:既然是父子,为什么父亲却不让儿子过桥?是他不爱儿子吗? 生:不是。他爱儿子,可他更爱人民群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