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10、
超额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排斥个别企业的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而从一个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来看,它们的生产条件和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生产同类商品的各个企业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而商品是按照部门平均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销售的。因而,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就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
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变成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对于产业资本的发展和产业利润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第三, 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第四, 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商业资本要能够起到有利作用是有条件,关键在于,社会总资本中,商业资本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社会必要的限度。
12、
商业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怎样的?
答: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具体途径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其间的差额就包含着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3、
借贷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总是竭力为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寻找出路,以使其发挥资本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会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从而需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这样就产生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第 25 页 共 39 页
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资本形式。 14、
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利息率是怎样形成的?
答:利息的本质: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利息的形成:借贷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要按照事先确定的利息率收取利息。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15、
什么是股份公司和股票?股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答:股份公司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分散的货币资本而合资经营的企业。它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
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股息和存款利息率是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但是,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如市场上股票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政府的财政税收和金融货币政策等等。 16、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首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其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泣。
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17、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第 26 页 共 39 页
答: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8、
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答:土地的价格并非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
土地价格是由地租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存款利息率。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哪些阶段?
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垄断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主义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
2、 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组织有哪些形式?
答: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资本主义企业在自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大规模,从而引起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也就是说,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
第 27 页 共 39 页
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的情况下,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变化,因竞争对手之间的势力强大或势匀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因垄断而带来的高额利润。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垄断的组织形式。
辛迪加,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托拉式,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康采恩,即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3、垄断形成后还存在竞争吗? 答:垄断形成后竞争仍然存在。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
存在未形成垄断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4、什么是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答: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可概括为五点:
第 28 页 共 39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