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孝心教育
由心而始,践之以行 浅谈小学孝心教育 临淄区雪宫小学贾好旭
孝心,应该是小学生德育的核心内容。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到《弟子规》的谆谆教导,从孟子的“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倡议,到“父母之恩云何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的感慨,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文化。
孝,从本意上讲,是对父母的孝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它的本质逐渐演变成对他人的关心,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在家里孝敬父母,到学校里才会关心同学,工作中才会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如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让孩子习惯于接受与照顾,而少有付出与奉献。他们从小在祖父母、父母的小心呵护中成长,但对长辈却很少想过孝顺。幼娇生惯养、任性、自我中心突出,成为了一些孩子的共性。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既然孝心如此重要,我们该怎样开展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心开始,言传先行。
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有深入内心,才能真正取得效果,孝心教育亦是如此。我们要先烘托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具体说:
1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宣传孝心名言,孝心故事。我一直觉得,小学的黑板报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一阵地,朗朗上口的名言,生动感
人的故事,远比枯燥的说教要有效果。相对应的,我们要展开“读报谈感想”活动,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读到的名言故事,谈谈他们自己对孝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具体化,这是德育教育取得实效的必须经过的一步。
2利用好课外时间,进行“孝心故事名言”大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例如《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在读这些书时,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好两个问题:一是针对性。任何阅读,只有带着问题,才有实效。每一次阅读活动,我们都要给学生制定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例如收集十条孝敬父母的名言,记住一个让你感动的小心故事等等。二是选择性。毕竟我们读到的很多关于孝心的书,尤其是古书,由于时代限制,有一些糟粕在里边,像《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中的忠君思想,我们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不合时宜的,要大胆剔除。要让我们的孝心教育是纯净且有效的。
3设立孝心表扬榜,制定孝心榜样奖励措施。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而我认为,没有奖励,也没有教育。适当的奖励,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与鼓励,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舆论环境创设好后,我们就可以展开第二步了。
二、身体力行,践于行动
任何的宣传教育,如果不结合具体行动,也就成了空喊口号。我们在做好了舆论准备后,接下来,就要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让我们宣传的孝,践于行动。我们可分层次展开一下几个环节:
1“孝,从父母开始”活动。毫无疑问,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也恰恰是孩子们最容易忽略的人,中国人的含蓄让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很难说出“我爱你”“你辛苦了”之类的话。这个活动,就是结合前期的思想教育,先打破父母和孩子之间思想上的隔膜。在放学时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对父母说一句话,替父母做一件事”,来体现你的孝心。第二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感人的故事,将被张贴在孝心表扬榜上,相关同学将成为班级“孝心标兵”。相信第一步落实后,孝心就开始在孩子心里真正萌芽了。
2、“孝,到底是什么”大讨论活动。结合上一步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孝,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前期工作引导下,孩子很容易就能够得出孝的内涵“感恩”“爱心”,这时,我们就可趁机引导学生扩大“孝”的内涵了。在家尊敬父母是孝,在校尊敬老师也是孝;在家关爱父母是感恩,在校关心同学也是感恩;尊师,爱校,爱同学,也是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开展“校园孝心在行动”活动。帮老师打扫教室,帮助有苦难的同学,清理校园的卫生,这一系列的活动,将有效推进“孝心”活动想深入发展。久而久之,这便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当走到这一步是,我们的孝心教育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孝心,是孩子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我相信,孝心教育的有效展开,一定会让我的家庭更幸福,校园更和谐,社会更美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