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我国一些较大型的先进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实施;困境; 策略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各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评价作业业绩和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扩大成本计算范围,使成本计算更准确、可靠、真实。
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中的困境
作业成本法运用多层次成本动因分配间接费用,强调产品成本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使得产品成本更接近实际消耗,提高成本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尽管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但由于我国企业生产力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和产品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挑战和障碍。
(一)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影响了信息的收集
信息系统的改进通常先于采用作业成本法和达到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水平,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作业成本法达到使用阶段的重要条件。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具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由供应系统、制造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合成的集成系统,能够获得前12个月的销售量、成本和绩效等方面的数据,以及所有这些数据的实时更新。但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都不高,严重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二)没有取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认可
目前,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实际业务中成本计算方法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虽然它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尚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认可,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相冲突,因此,在我国企业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财务披露和税收等显然还存在法律障碍。
(三)企业人员素质及应用硬件上的障碍
作业成本法首先要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作业进行确认,并按照不同的作业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重新设置,这些都对涉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