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语文八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语文八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0:58:27

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交(xiè)______ 狼(jí)_______ (tuí)____ 唐

琐(xiè) _____ 晶(yíng)_____ 踌(chú)______ 蹒(shān) 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庐 山

(唐) 王贞白①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注释)①王贞白:字有道,今江西永丰人。②岳:指庐山。③南楚:今湖北、江西、湖南一带。④五峰:指庐山五老峰。⑤九叠:指庐山九叠谷。⑥阴岩:北面的山岩。⑦嵩:河南的中岳嵩山。⑧华:陕西的西岳华山。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概括介绍庐山的全貌并盛赞其“天下闻”。 B.颔联描绘“峰”“谷”,表现庐山隔日连云的特征。 C.颈联借“雪犹在”“昼不分”表现庐山的多种风貌。 D.尾联通过“嵩”“华”具体描绘出庐山清峻的特征。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立”示高大,“镇”表地位,“雄”显气势。 B.颔联中“阂”“ 连”二字均是为了突出庐山之高。 C.颔联和颈联均用对偶,但颔联侧重实写,而颈联侧重虚写。 D.全诗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洋溢着诗人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责安能诿乎

盖闻里中①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②阵回,中流矢③,深入膜④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家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诿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选自《雪涛小说·任事》,有删改)

(注释)①里中:乡里。②裨将:副将。③流矢:乱箭。④膜:皮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里中有病脚疮者 .②延使治 .

③跪而请谢 .④以遗来者 .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用“/”标出。

脚 入 邻 家 然 犹 我 之 脚 也 镞 在 膜 内 然 亦 医 者 之 事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②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0.文言文阅读(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4)必先苦其心志(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本文开头连用六个句子列举六个人物的事实,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分) 4).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什么?(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

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第③段应填(______)。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2)为什么“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

3)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4)请谈谈你对“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这句话的理解。

5)“正人君子”具体指哪一类人?它所用的修辞是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语言表达

13.52.根据提示仿写语句。

父爱,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写作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二、名句默写

6.(1)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牧人驱犊返 ③山山唯落晖 ④馨香盈怀袖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⑥狐兔翔我宇 ⑦都护在燕然 ⑧白云千载空悠悠 (2)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解析: (1)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牧人驱犊返 ③山山唯落晖 ④馨香盈怀袖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⑥狐兔翔我宇 ⑦都护在燕然 ⑧白云千载空悠悠 (2)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三、字词书写

7. 卸 藉 颓 屑 莹 躇 跚 四、诗歌鉴赏 8.1) D 2) C 五、文言文阅读

9.1) 1)①患病、生病 ②邀请 ③辞别 ④留 2) 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

3) ①(医生)就拿出一把并州剪,把在皮肉外的箭秆给剪掉,然后跪下来告辞。 ②既然这样,那么疼痛哪里能停止,责任哪里能推诿呢?

4) ①做事要敢于负责,不能互相推诿。②不要转嫁问题,要自己动手解决。③做事不能做表面文章,要肯下苦功夫。(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0.1).(1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2)犯错误3、通假字通“弼”辅佐4、使 痛苦 2).(1)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用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3).不能颠倒,因为他们是按年代生活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列举事实,说明了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大业,也为下文的结论做铺垫。

4).本文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的问题。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主要是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只要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语句顺畅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11.1)BA

2)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3)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交(xiè)______ 狼(jí)_______ (tuí)____ 唐 琐(xiè) _____ 晶(yíng)_____ 踌(chú)______ 蹒(shān) 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庐 山 (唐) 王贞白①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注释)①王贞白: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