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想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就必须首先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多花力气。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下述几点尝试。
一、注重应用与其他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
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只发生在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其中有多种途径的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软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1.在任务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应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并且要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在练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和大胆地创新。
3.在教学中渗透一种让学生敢想、敢做,鼓励学生想、鼓励学生做的思想。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也要告诉他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就操作系统而言还在不断地发展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发展现有的操作系统或另辟途径,发明一种全新概念的操作系统。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扶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对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因此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协作性,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有组长,每组同学的座位由组长安排,把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和稍微弱一些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这样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向旁边的同学请教。这样就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了作用,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轻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